红鳞扁莎(学名:Pycreus sanguinolentus (Vahl) Nees ex C.B. Clarke),单子叶植物纲,莎草目,莎草科,扁莎属草本植物。
红鳞扁莎草、红颖披球草、三方草、水花毛、羽毛草、荸荠草、红磷扁莎、江鳞扁莎、鳞扁莎草。
产于安徽、重庆、福建、甘肃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海南、河北、黑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江西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宁夏、青海、陕西、山东、山西、四川、台湾、新疆、西藏、云南、浙江。
生长于山谷、田边、河旁潮湿处,或长于浅水处,多在向阳的地方。
根为须根。稈密丛生,高7-40厘米,扁三稜形,平滑。叶稍多,常短于稈,少有长于稈,宽2-4毫米,平张,边缘具白色透明的细刺。苞片3-4枚,叶状,近于平向展开,长于花序;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具3-5个辐射枝;辐射枝有时极短,因而花序近似头状,有时可长达4.5厘米,由4-12个或更多的小穗密聚成短的穗状花序;小穗辐射展开,长圆形、线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5-12毫米,宽2.5-3毫米,具6-24朵花;小穗轴直,四稜形,无翅;鳞片稍疏松地复瓦状排列,膜质,卵形,顶端钝,长约2毫米,背面中间部分黄绿色,具3-5条脉,两侧具较宽的槽,麦稈黄色或褐黄色,边缘暗血红色或暗褐红色;雄蕊3,少2,花药线形;花柱长,柱头2,细长,伸出于鳞片之外。小坚果圆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双凸状,稍肿胀,长为鳞片的1/2-3/5,成熟时黑色。花果期7-12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