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1类检疫性有害生物。卵藏在树皮中。当幼虫孵化时,它会咀嚼入树内,造成一条通道用来结蛹。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,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。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,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,树干下有成堆虫粪,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。成虫咬食嫩枝皮层,形成枯梢,也食叶成缺刻状。
(1)农业防治:剪除虫枝,及时捕杀成虫
(2)化学防治:成虫发生期结合其他害虫进行防治,将虫孔内木屑排除,用棉花蘸40%丙溴磷乳油或48%毒死蜱乳油5~10倍液塞入虫孔,再用泥封住孔口,可杀死幼虫;还可在产卵盛期蛹48%毒死蜱50~60倍液喷洒树干、树颈部进行防治。
成虫体长2239毫米,漆黑色,有金属光泽;触角超过体长,雄虫尤甚,倍长于体, 第三至第十一节基部均有淡蓝色的毛环;复眼黑褐色;头部和腹面被银灰色和灰蓝色细毛;前胸背板光 滑,中瘤明显,侧刺突粗壮;鞘翅漆黑,基部密布大小不一的颗粒,表面散布许多白色斑点,排成不规则 5横列。卵长圆筒形,长约6毫米,乳白色,孵化前转暗褐色。幼虫淡黄色,老熟时4567毫米,前胸背 板前方左右各有一黄褐色飞鸟形斑纹,后方具同色的“凸”字形大斑块,略隆起,体被稀疏褐毛,但前胸 背板近前缘处的长毛为密;胸腹足退化,中胸腹面、后胸及腹部第一至第七节背、腹两侧均有移动器。蛹 为裸蛹,乳白色,老熟时黑褐色,触角细长、卷曲。
一年发生1代,跨年完成。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木质部蛀道内越冬。次年4月底5月 初出现成虫,5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,6月中旬后渐减少,田间8月仍见少数成虫。成虫羽化后从羽 化孔爬出,飞向树冠枝梢,啃食寄主细枝皮层或咬食叶片补充营养,尤喜在苦楝树上停息和取食,在晴天 上午和傍晚活动、交尾产卵。卵多产在树干离地面5厘米的范围内,少数产在3070厘米处。产卵时先 将皮层咬成“L”或“┴”形伤口,将产卵器插入,产卵于皮层下,每处产卵1粒,每雌虫产卵约70余粒, 伤口表面湿润。卵期914天。幼虫孵化后,先在产卵处皮下蛀食,有白色泡沫状黏物外溢积聚,常诱来 独角犀等觅食和扩大为害,随后向下蛀食树干基部达地平线以后,再向四周扩大蛀食,一般蛀入范围在 地面下17厘米左右,但亦有继续沿根向下蛀食,深逾30余厘米者。常因数头幼虫在树头皮下环绕蛀食成 圈,故称“围头”。幼虫在皮下蛀食如遇大根,可沿根而下继续蛀食。在皮层内蛀食时,所排粪便均填塞 在皮下蛀道。幼虫在皮下蛀食23个月后,转入木质部往上蛀食,形成隧道,并向蛀入口推出白色粪便 和木屑,状如甘蔗渣,容易发现和区分。幼虫在木质部蛀成一条与树干或大根平行的隧道,有少数弯曲或 斜行,此时,钩杀幼虫较为容易。幼虫于1112月进入越冬状态,如当年已成长的幼虫,次年春天化蛹, 否则仍需继续取食发育至老熟化蛹,蛹期2030天,幼虫期达300多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