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霜霉病只为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组织,如叶片、新梢、花穗和果实等。叶片:病部油浸状,半透明,角型,淡黄色至红褐色,限于叶脉,病斑大小因品种或发病条件而异。发病4~5天后,病斑部位反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,这是本病的特征,霜霉病因此而得名。果实:幼嫩的果粒高度发病,感染后果色变灰色,表面满布霜霉。
在病害流行地区防治葡萄霜霉病应以栽种抗病品种为主,在此基础上,搞好越冬期防治,尽可能减少初侵染菌源;重视丰产控病栽培管理,并结合药剂防治。
(1)农业防治:①种植抗病品种。如巨峰、康因尔、康苛、香槟等;较发病品种有龙眼、紫电霜、无核白、牛奶等。玫瑰香、黑罕、罗马尼亚属于发病品种。嫁接时选用吸收钙能力强的抗病砧木。②秋末和冬季,结合冬前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,剪除病、弱枝梢,清扫枯枝落叶,集中烧毁,以及秋冬季深翻耕。
(2)药剂防治:①清园后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~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。②6月中、下旬开始喷药,雨早、雨多年份及南方地区可提早到6月初开始喷药。用1∶0.7∶200倍式波尔多液,或58%甲霜灵·锰锌可湿性粉剂150-200倍液,或72%甲霜·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。其他药剂有31%噁酮·氟噻唑悬浮剂1500倍;40%烯酰·氰霜唑1500倍;25%烯酰吗啉1000-1500倍。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均匀才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。上述杀菌剂或复配剂应交替轮换使用,隔10~15天防1次,全期防治3~5次。秋雨多的年份,中、晚熟品种采收后还应喷药2~3次,以免早期落叶。
(1)寄主抗病性:美洲种较欧亚种抗霜霉病。
(2)气候因素:潮湿、冷凉、多雨、多露雾的天气或季节利于霜霉病的发生。
(3)栽培因素:地势低洼,土质黏重,雨后不易排水的果园,田间湿度大,较之坡地排水条件好的果园,霜霉病发生较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