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虫于枝内蛀食,粪便与木屑均充塞于隧道内,不排出树体外,故不易发现,有时将枝横向切断,枝头断落,影响树势。
(1)农业防治:结合修剪,剪除有虫枝。主蔓内幼虫可用细铁丝刺杀。
(2)药剂防治:主蔓内注入5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,毒杀幼虫。成虫发生期喷80%敌敌畏EW1000~1200倍液;吡虫啉、噻虫嗪或呋虫胺灌入主蔓。
(1)成虫:体狭长末端稍尖;体大部黑色,前胸和中、后胸腹板及小盾片深红色;触角及足略带黑褐色。头部粗糙布有深而密的刻点,触角丝状,11节,短小,仅伸至鞘翅基部,除第2节外以末端4节最短小。前胸背板球形,长略大于宽,布有颗粒状刻点。小盾片半圆形,后端有少量黄毛。鞘翅黑色,密被极细的刻点和茸毛,基部有“X”形黄白色斑纹,近末端有1黄白色横带;端缘平直,外缘角极尖锐呈刺状。后胸腹板和第1、2腹节后缘均生有黄白色茸毛,形成3条黄白色横纹,有时腹节者中部不甚明显。雄后足腿节向后伸展超过腹部末端;雌伸展至腹部末端,很少超过。后足第1跗节略长于其余4节之长度。
(2)卵:椭圆形长1mm左右,1端稍尖。乳白色。
(3)幼虫:体长17mm,淡黄白色,疏生细毛。头小,无足;前胸宽大,背板淡褐色,后缘有“山”字形细凹纹;胴部第2~10节背、腹面板布泡突。
(4)蛹:长10~15mm,初淡黄白后色逐深,羽化前与成虫相似。
初孵幼虫多从芽部蛀入茎内,粪便排于隧道内而不排出茎外,故不易发现,秋后以低龄幼虫越冬。落叶后在节的附近,被害处表皮变黑易于识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