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虫蛀入稻茎为害,造成枯梢、枯心苗、枯孕穗、白穗及虫伤株。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,蛀孔大、孔外虫粪多,大部分不在稻茎内,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,受害稻茎的叶片、叶鞘部都变为黄色。
(1)农业防治:预测成虫发生高峰期和第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,报出防治适期。有茭白的地区冬季或早春齐泥割除茭白残株,铲除田边杂草,消灭越冬螟虫。
(2)化学防治:当枯鞘率达5%或始见枯心苗为害状时,大部分幼虫处在1-2龄阶段,及时喷洒18%杀虫双水剂,每亩施药250m;或1.8%阿维菌素微乳剂30-40毫升/亩,喷雾;30% 乙酰甲胺磷乳油200-225克/亩 ,喷雾;35%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4-6克/亩,喷雾;6%阿维氯苯酰40-50毫升/亩,喷雾;5%阿维茚虫威悬浮剂30-40毫升/亩,喷雾。
雌蛾头部、胸部浅黄褐色,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;触角丝状,前翅近长方形,浅灰褐色,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。雄蛾触角栉齿状。卵扁圆形,初白色后变灰黄色,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,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,粗,头红褐色至暗褐色。蛹粗壮,红褐色,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。
一年发生2-4代。以老熟幼虫在寄生残体或近地面的土壤中越冬,次年3月中旬化蛹,4月上旬交尾产卵,3-5天达高峰期,4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。成虫白天潜伏,傍晚活动,趋光性较弱。水稻自分蘖期至基本成熟,均受大螟为害,以破口抽穗期与蚁螟盛孵期相吻合的稻田受害最重。茭白与水稻插花种植地区,该虫在两寄主间转移为害受害重。卵期天敌有稻螟赤眼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