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被害的器官上初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块,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,霉层下的组织逐渐变褐坏死。花序,花柄及萼片最易感染,当这些器官感病时,花蕾停止发育,病部覆盖白粉霉层;花序基部先变褐,逐渐整枝花枝变褐,引起落花。危害叶片多从叶背面先出现症状,白粉霉层多发生于中脉区,被害叶组织出现浅灰色斑块,严重时受害叶片变形,早落。对果实主要危害幼果,严重时白粉层常布满整个果面,病部表皮变褐色龟裂,被害果实很容易脱落。轻病果虽可继续长大,但在白粉霉层脱落后,病部呈紫色斑块,龟裂,木质化。
(1)农业措施:种植抗病品种;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肥和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力;在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梢、病叶和病果,集中烧毁,以减少侵染源。
(2)化学防治:从开花初期开始喷药,每隔15~20天喷1次。有效药剂有:20%粉锈灵乳油3000倍液;15%粉锈灵可湿性粉剂3000-4000倍液;40%多硫胶悬浮剂350-500倍液;250-300筛目硫磺粉等。要注意硫剂在温度过高时不宜使用,以免发生药害。
此病以菌丝在病组织中越冬,由风雨传播,重复侵染。温暖潮湿利于本病发生,发病的适温为18〜23℃,雨季之后常引起大流行。果园阴湿、树冠郁蔽发病重,下部及内部枝梢较易染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