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笼罩在柑橘园区,长时间不流动消散,在叶片、果实表面生成水珠,对一些品种的果皮造成伤害,受害果实达及树冠内外。其症状似农药灼伤,果皮油胞坏死,呈无规则的赤褐色斑疤或软化,多发生在宽皮类柑橘。严重时果皮出现斑疤,淡褐色,塌陷,随后斑疤软化,透过果皮伤及果肉,果皮破裂,果实落地。严重时可伤及果实达80%-90%,几乎无收。雾害常在改良橙(红江橙)、脐橙、金柑等品种发生。雾害在9月白露之后的一段时间发生较多。此时昼夜温差转大,早晨凝雾,雾霭中夹带着许多粉尘、酸、氨和霾中杂质,果皮在这种混杂物的作用下,受到伤害。
选择园地时,应远离工厂,在果园周围种植防风林带,改善环境和改变空气环流,选择较适宜该地区栽培的品种。
绝大多数地区的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地面辐射降温,从而令近地面层的空气达到过饱和的状态,进而形成“辐射雾”。在晚间或者是清晨,近地面区域的水汽十分充足,若这时候天空中没有云层遮挡,地面的热量就会快速的向外进行辐射,使得近地面层中空气的温度极速降低。若空气里的水汽十分充沛,便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至过饱和状态进而凝结形成雾。此外,雾具有吸附性,雾的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过程中,能够接触到空气没存在的一些污染物,而且会使污染物集聚,导致雾中携带了较多的有害成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