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若虫、成虫刺吸枝条、叶柄和果肉汁液,对树势和产量及品质均有很大影响。
(1)物理防治:①阴雨天和晴天的清晨、傍晚,可用网兜捕杀成虫。②产卵期常查果园,及时摘除卵块及未分散为害的一龄若虫。③当若虫分散为害后,可检查有果实落地的植株,寻虫捉除。
(2)生物防治:保护和利用天敌,果园常见卵的寄生蜂为荔枝卵跳小蜂、荔枝卵平腹小蜂等。
(3)化学防治:成虫和若虫盛发期,喷布药剂进行防治。药剂选用90%敌百虫可溶粉剂800倍液,5%氯氟·啶虫脒微乳剂1000-1500倍液或5%啶虫脒乳油1500-2000倍。
成虫体长18-22毫米,宽8-11毫米;体稍宽大,体背棕黑褐色,头端至小盾片中部具1条黄白色或黄色细纵脊;前胸背板、小盾片、前翅革质部布有不规则细碎黄白色凸起斑纹,靠后端中间黄白色斑稀少,形成1个近圆形棕黑褐色大斑;腹部侧接缘节间具小黄斑;前翅膜质部黑色或棕黑褐色;头部稍狭长,前尖,头两侧有黄白色细脊边;复眼黑色;触角5节,黑色,丝状,第五节基部1/3淡黄白色或黄色;喙4节,淡黄色,末节黑色,喙缝暗褐色;足基节间褐黑色,跗节端部黑褐色,具1对爪;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。卵近圆形,初产淡绿色,孵化前灰褐色,具顶盖,盖缘具齿状。初孵若虫围在卵壳四周,后分散取食,各龄体色不一,形状不同,三龄期始,显前尖削后浑圆的梨形;老龄若虫体长约19毫米,似成虫。
因地域差异,年发生代数不同。在东北一年发生1代,江西、广西一年发生3代,广州一年4代。以成虫在草丛或树洞、树皮裂缝、枯枝落叶下、墙缝、屋檐下越冬。次年4、5月柑橘发芽时开始活动、交尾产卵和为害花器、幼果,产卵于叶片上,块状,一般为12粒一块,亦有9-11粒一块,呈2行或不规则状排列。卵期约10多天,5月中下旬可见初孵若虫,6月为第一个为害高峰,78月羽化为成虫为害至深秋,10月上中旬为第三个为害高峰,后转入越冬。成虫及若虫均以锥形口器刺吸植物汁液。成虫飞行力强,喜在树体上部活动,有假死性,受惊扰时分泌臭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