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草(学名:Vallisneria natans (Lour.) H. Hara),单子叶植物纲,沼生目,水鳖科,苦草属沉水草本植物。
鞭子草、扁草、扁担草、韮菜草、面条草、水茜、亚洲苦草、带子扎、脚带小草、韭菜草、扭兰、水韭。
安徽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江西、吉林、辽宁、陕西、山东、四川、台湾、云南、浙江。
具匍匐茎,径约2毫米,白色,光滑或稍粗糙,先端芽浅黄色。叶基生,线形或带形,长20-200厘米,宽0.5-2厘米,绿色或略带紫红色,常具棕色条纹和斑点,先端圆钝,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;无叶柄;叶脉5-9条。花单性;雌雄异株;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,长1.5-2厘米,宽0.5-1厘米,每佛焰苞内含雄花200余朵或更多,成熟的雄花浮在水面开放;萼片3,大小不等,两片较大,长0.4-0.6毫米,宽约0.3毫米,成舟形浮于水上,中间一片较小,长约0.3毫米,宽约0.2毫米,中肋部龙骨状,向上伸展似帆;雄蕊1枚,花丝先端不分裂或部分2裂,基部具毛状凸起和1-2枚膜状体;花粉粒白色,长圆形,无萌发孔,表面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凸起;雌佛焰苞筒状,先端2裂,绿色或暗紫红色,长1.5-2厘米,梗纤细,绿色或淡红色,长30-50厘米,甚至更长,随水深而改变,受精后螺旋状卷曲;雌花单生于佛焰苞内,萼片3,先端钝,绿紫色,质较硬,长2-4毫米,宽约3毫米;花瓣3,极小,白色,与萼片互生;花柱3,先端2裂;退化雄蕊3枚;子房下位,圆柱形,光滑;胚珠多数,直立,厚珠心型,外珠被长于内珠被。果实圆柱形,长5-30厘米,直径约5毫米。种子倒长卵形,有腺毛状凸起。
(1)药用:清热解毒,止咳祛痰,养筋和血。
(2)观赏价值:苦草叶长、翠绿、丛生,是水族箱中、植物园水景、风景区水景、庭院小水池中的良好绿化布置材料。
(3)饲用价值:为鱼,鸭,猪等的饲料。
(1)水稻田:
①苗前:33%苄嘧·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-90毫升/亩喷雾。
②苗后:31%吡·西·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-60克/亩药土。
(此方案仅供参考,请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使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