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褐斑病

危害症状
主要危害嫩梢、花蕾、叶片和果实,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,且容易复发,常引起落叶、落果、枯梢,果实感病后带斑。刚萌发的幼叶发病,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,病斑较为局限,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。已展叶,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,一旦发病,产生褐色斑点,病斑迅速扩大,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,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。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,病斑褐色近圆形,随着病情发展,病斑中央变灰白色,病叶一般不脱落,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。新梢发病,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,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;潮湿时,病斑迅速扩大,环绕一周后,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。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,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,褐色,中间凹陷,呈灰白色,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,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。
防治方案
(1)农业防治:加强园区管理,通风透光,避免过度灌溉和偏施氮肥,增施有机肥、磷钾肥、及中微量元素;剪除病枝、病叶,减少初侵染源。
(2)化学防治:在春梢、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抓准时机施药,其中以春梢3~5cm时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为关键,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~2次。有效药剂:保护性的主要有铜制剂、丙森锌、代森锰锌、氟腚胺、甲基硫菌灵等;治疗性的主要有啶酰菌胺、三唑类杀菌剂、吡唑醚菌酯、腐霉利、异菌脲、咪鲜胺、抑霉唑等。
发生规律
该病发病早、侵染时间长,以春梢、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(4月下旬至6月中旬,8月下旬至10月上旬)发病最重。在各次新梢中,以春梢发病最重,其次是秋梢,夏梢发病最轻。凡栽培管理差,其它病虫为害重的;地势低洼、积水;果园郁蔽、通风透光不良的;树势弱挂果多的;偏施化肥,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果园发病较重。
危害
枝梢枯死,落叶落果,减产降质。

扫描二维码

感知农服新体验

大丰收农服平台

全国客服热线

400 9677 168

回到顶部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