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蚱蝉

危害症状
成虫刺吸幼嫩枝条的汁液。雌成虫将产卵器刺入小枝条的木质部,造成产卵窝,产卵于其中。产卵窝的伤口线状裂开,直接破坏了枝条水分、养分的输送,导致枝枯叶凋。若虫生活于地下,吸取根部汁液,使根生长受损,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。
防治方案
(1)农业措施:在黑蚱蝉羽化前进行松土,翻出蛹室清除若虫;树干包扎81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一圈,阻止老熟若虫沿树干爬向树冠;利用成虫有趋火光的习性,在端午节后成虫发生高峰期的夜间,举火把在成虫集中栖息的地方干扰成虫,受惊的成虫即向火光飞扑,翅膀被烧坏不能飞翔,将其捡拾集中处理;产卵的枝条在叶片枯萎未脱落前,及时剪除集中烧毁。
(2)化学防治:若虫出土盛期,果园地面撒施辛硫磷配制的毒土,或喷布5%敌百虫粉剂。成虫盛期,在果园喷布20%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,2.5%溴氰菊酯乳油或2.5%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,均有一定的杀伤效果。
形态特征
雌成虫体长38-44毫米,雄成虫体长44-48毫米;体黑色或黑褐色,有光泽;被金色幼毛,复眼淡黄褐色,头部中央和颊的上方有红黄色斑纹,触角短,刚毛状;中胸发达,背面宽大,中央高并有一“X”纹隆起。雄虫腹部第12节有鸣器,鸣器膜透明,能鸣叫,雌虫无鸣器,有听器和发达的产卵器。翅膜状、透明,基部1/3为黑色;前足腿节发达,有刺。卵细长,两端渐尖,如梭形,长22.2毫米。刚孵出的若虫乳白色,细如小蚁,体长约2毫米;末龄若虫黄褐色,体长35毫米,复眼突出,前足发达,状如成虫体。
生活习性
完成一个世代需要4-5年,成虫于端午节前约15天出土,爬向树冠蜕皮羽化,始闻蝉鸣。6、8月产卵于上一年的秋梢枝条上,偶有产在当年的春梢枝上,导致枝上的幼果干枯,产量损失。雌蝉产卵500-600粒,产卵窝双行沿枝条向上,或直线排列,或呈螺旋形或不规则形排列,每窝有卵粒35粒,每枝条平均产卵100多粒。成虫寿命60-70天。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,产卵枝存留在树上过冬,次年5月上中旬陆续孵化,孵出的若虫落地后钻入土中,在土壤中生活,随后的几年,吸取树木根部汁液发育成长。老熟若虫筑卵形蛹室,羽化时于晚上破室爬出,沿树干向上在叶片处固定后,在背部破皮羽化。成虫白天常在苦楝树、麻楝树干上群集栖息,晚间则有趋火光的习性。
危害
畸形叶,营养供应受阻,落果,减产。

扫描二维码

感知农服新体验

大丰收农服平台

全国客服热线

400 9677 168

回到顶部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