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蜡蚧

危害症状
若虫和雌成虫常单头或群集在枝梢或叶片上吸取汁液,排泄蜜露致煤烟病发生,严重发生可使枝条枯死,树势衰弱。
防治方案
(1)做好苗木、接穗、砧木检疫,防止将虫带进新区。
(2)保护和引放天敌。
(3)严重发生时,应及时喷药杀灭。冬季清园期至春芽萌发前,选用30%松脂酸钠水剂1000-1500倍液,99%矿物油乳油200倍液;发芽前喷含油量10%的柴油乳剂;嫩芽期或花期、幼果期,掌握游荡若虫未分泌蜡质时喷布有机磷等药剂,或22.4%螺虫乙酯4000-6000倍,25%噻嗪酮乳油1500倍液,99%矿物油乳油、0.3%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等。
形态特征
雌成虫体被一层厚的白蜡壳,呈椭圆形,长4-6毫米,背面隆起似半球形,中央隆起较高,表面具龟甲状凹纹,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。活虫蜡壳背面淡红,边缘乳白,死后淡红色消失;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。雄体长1.0-1.4毫米,淡红至紫红色至深褐色,头及前胸背板色较深,眼黑色,触角丝状,10节,翅l对,半透明,具2条粗脉,足细小,腹末略细。卵椭圆形,长0.2-0.3毫米,初淡橙黄色,孵化前紫红色。若虫初孵体长0.4毫米,短椭圆形,扁平,淡黄褐色。复眼黑色,触角和足发达,灰白色,腹末有1对长毛。二龄若虫体背被白色蜡壳,周缘有13个星芒状蜡角,头部较长,尾端的较短。后期蜡壳加厚增大,雌雄蜡壳形态分化,雄虫蜡壳长椭圆形,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,雌虫蜡壳椭圆形,星芒状蜡壳逐渐消失,周围形成8个圆形蜡突。雄蛹为裸蛹,椭圆形,平均长约1.2毫米,紫褐色,翅芽色较深,性刺笔尖状。
生活习性
以若虫越冬,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,5月产卵盛期,5月下旬至6月中旬若虫出现,直至8月初结束。雌虫在7月上旬开始迁移到新梢上为害,雄虫则多寄生在叶片的叶柄和叶脉处。9月中旬至10月中旬,雌虫产卵期一般7-10天,每雌产卵达1000-2000粒,多者可达4000粒。产卵量随寄主植物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异。卵期21-30天,初孵若虫先在母体下停留几天后才爬出,先在小枝上活动,并爬到叶片上作短暂取食,再游荡寻找固定位置,当固定12-24小时后,体背即分泌蜡质,出现两列白色蜡点,随后蜡点相连成条状,虫体周围出现白色芒星状蜡角。雌虫在叶片上为害12月后再转向枝条。雄虫则在蜡壳下,经前蛹蜕皮化蛹,蛹期平均9天。雄虫羽化12天后,从蜡壳飞出,能多次交尾,寿命13天。可行孤雌生殖,子代均为雄性。
危害
叶片黄化,传播病害

扫描二维码

感知农服新体验

大丰收农服平台

全国客服热线

400 9677 168

回到顶部

联系我们